学术分享:中医药与代谢组学前沿技术论坛

发布者:祝晓鹂发布时间:2022-05-27浏览次数:556

会议时间

































2022年5月28日  08:30-11:10

会议形式

































网络直播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专家介绍




































主题发言:代谢组学:从差异发现到临床问题的解决

许国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正在担任TrAC-Trends Anal. Chem.的特约编辑及Anal. Chem., Anal. Chim. ActaJ. Proteome Res., Metabolites10多个国内外杂志编委。HPLC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常委。已在PNAS, Nature Communi., Nature Protocols, Hepatology, Advanced Science, Diabetes Care, Cancer Res., Anal. Chem. 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H-指数: 67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83 (Google)。申请发明专利超百件(其中70多项已授权)。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及其在疾病、中药、植物表型、食品安全等方面应用的研究。

主题发言:精确脂质(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税光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室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代谢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内分泌与代谢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微量和高通量脂质组学方法开发项目首席科学家。近年来在Cell Metaboli**, Nature Metaboli**, Diabetes Care, Science BulletinSmall Methods, Molecular Biology EvolutionRedox Biology, EMBO Mol Med等期刊发表脂质/代谢组学、代谢调控相关SCI论文180余篇,发表论文被引用14000余次。团队目前的工作方向包括功能脂质研究,开发各类生物样品的前沿脂质组学/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及代谢流技术,研究脂质代谢调控网络机制,研究代谢异常和重大疾病的内在联系等。

主题发言:基于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代谢流组学技术

朱正江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20)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14)等人才项目支持。200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UMass-Amherst)2011-2013年曾在美国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底回国加入中科院。有超过15年从事质谱技术和代谢组学研究的经历,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70余篇论文,引用近6000次,H-index 38。课题组发展的多项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软件,如MetDNAAllCCSLipid4DAnalyzer等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使用。课题组主要发展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和复杂疾病的代谢调控机理研究,特别关注衰老和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朱正江研究员目前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协会代谢组学分会秘书长、中国质谱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细胞代谢分会理事等;同时兼任Nature 出版社Communications Biology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等杂志编委。

主题发言:质谱成像空间代谢组学技术与新药时空代谢全景研究

贺玖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质谱成像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研究。开发出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及质谱成像新技术和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新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任务1项;参与重大新药研发专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11.1类靶向抗肿瘤新药研发;熟悉创新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主持完成数十项药物临床试验的生物样品分析和药物非临床药代研究技术服务项目。以(共同)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包括高水平期刊Advance Science, PNASTheranosticsAPSB和分析化学专业权威期刊Anal. ChemAnal. Chim. Acta等论文。曾获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2019自主创新金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特等奖(第2完成人)。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药物安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委委员,药学学报,APSB, J. Pharm. Anal.青年编委,Molecules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和《药学研究》编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药理学会药代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题发言:肠道代谢组学与心衰

郑乐民  镁伽科技高级科学顾问、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

镁伽科技高级科学顾问、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心血管代谢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为病理生理学。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并主持国自然血管重大专项培育基金等7项国自然基金,北京市面上基金(2项)等多项基金,作为研究骨干参加科技部重大专项与973项目(4项)。获中华医学奖与省部级奖两项。共发表SCI文章114篇,其中81SCI责任作者,SCI引用4030次;Researchgate评分40.66top2.5%。主要作者文章(通讯作者含共同与第一作者)包括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30.0); Advanced Material IF=30.8; GastroenterologyIF=22.7;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Advanced ScienceIF=16.8;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18.8(2);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4.8; Redox BiologyIF=11.8(3); Cardiovascular ResearchIF=10.8) (2)等。其中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0分为19篇。































论坛背景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突破了固有思维形态和研究模式,正在催生中医药研究范式的转变,避免了以往以发现单一靶点、单一机制、药物单体为导向的中医药学研究,为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学规律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给我们以良好的契机,朝向解决中医药学研究卡脖子问题的阐释,打牢中医药学基础研究的根基,切实落地中医药学的作用机制和原理。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中医药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学科方向。这是推动中医药学研究突破的必经之路,也是提供支撑并创造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的有力保障。



从2003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就进入了大爆炸的时代。而今,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成像研究、表观遗传、生物质谱、组学发展、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等新技术、新方法的更新和迭代,每天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打包应用于我们对中医药学基础实验的各种研究中,并努力为解读中医药的作用和原理贡献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特举办此次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共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大咖,与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前沿技术、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应用方式,打造中医药学实验研究的前沿高地,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交流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