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传承|我院方药求真党支部举办“追溯学术源流 凝聚奋进力量”活动

发布者:何睦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落地生根,“方药求真”支部于近期成功举办了以“中医药学术传承和创新”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我校资深教授范欣生担任主讲,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作题为“对中医理论继承创新的体会与思考”的精彩报告。

一、 紧扣时代脉搏,深化思想认识

 范欣生教授在讲座伊始,首先引用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这一重要论断,以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关于“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的战略要求,深刻阐明了当前形势下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使与会党员同志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医药学术命脉、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重任,必须提高站位,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中医药发展大局。

二、 追溯学术源流,领略大家风范

 讲座的核心部分,范欣生教授回顾并梳理了其恩师许济群教授的学术思想与辨治特色。通过范老师的讲述,许济群先生作为一代中医教育家和临床家的形象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1)立足特色,传承精髓: 许济群教授重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理论必须服务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他主张“师古

 泥古”,提倡在深刻理解中医经典精髓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运用,通权达变。在方药运用上,他秉持开放态度,时方、经方、验方兼收并蓄,反对抱残守缺,体现了其学术思想的包容性与活力。尤为突出的是,他非常重视“法”在辨证论治中的统领作用,强调“以法统方”,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凸显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价值。(2)贵在权变,守正创新:范欣生教授重点阐释了许济群教授“活而不离宗”的学术精神。许老认为,“知常”是基础,唯有深入掌握中医的基本规律,才能实现“达变”的创新。范老师以许老对定喘类方剂(如定喘膏、定喘丸)的研究实例,说明了这种在继承中发展的思路。更值得称道的是,许济群教授在数十年前就已具备前瞻性眼光,倡导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阐释中医药的疗效机制,探寻其科学内涵,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开辟路径。范老师强调,在传承创新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既要善于吸收现代科技新知,又要坚守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根基,防止过分西化或单纯以自然科学研究范式裁剪中医特色优势的倾向,避免“削足适履”。(3)重在持续,坚定自信: 许济群教授的学术生涯展现了其对中医药文化的坚定自信和持续探索的毅力。范老师指出,传承创新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代代中医药人保持文化自信,树立持续研究的信心,并逐步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基础。范老师以麻黄类方的研究为例,分享了如何在继承许老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类方的衍化、以及类方效应和机制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体现了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

三、 激发深层思考,明确努力方向

 范欣生教授最后围绕“要在思考”分享了其对于中医药继承创新关键环节的见解。她指出,善于在继承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要在卷帙浩繁的古典医籍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之间,为中医理论的创新、效应机制的阐述、临床实践的提升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这要求我们既要沉潜经典,深挖精髓,又要放眼现代,善于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为中医药发展服务。

四、 活动成效显著,凝聚奋进力量

 本次支部主题活动内容充实,思想深刻。范欣生教授以其对许济群教授学术思想的把握和自身传承创新的切身体会,为全体与会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医药传承创新教育课。通过讲座,大家不仅领略了老一辈中医药学家的学术风采与治学精神,更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活动有效激发了支部党员投身中医药教育、科研和临床事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家一致表示,要将学习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许济群教授等前辈为榜样,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坚持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为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