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金秋送爽,以“校史铸魂,统战聚力,师德共研”为主题的吴承玉教授师生座谈会在学院会议室如期举行。活动紧扣学校关工委建设要求与师德师风宣传教育部署,邀请我校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及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吴承玉教授为青年师生分享“校史铸魂,师德育人”经验。
座谈会伊始,郑晓红书记以校史中吴承玉教授祖父、现代中医文献学奠基人之一吴考槃教授的“考槃”二字为引,解读其“追根究底、去浮戒躁”的治学内涵。郑书记指出,吴氏数代深耕中医教、医、研一线,是校史中“做真学问、育好人才”的典范,本次座谈旨在以校史为纽带,让青年师生从前辈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中医人的初心根本。
吴承玉教授以《承古纳今,仁心育人——与中医青年教师共启新程》为题作报告,结合自身经历深度阐述中医育人路径。吴教授强调中医教育需以“立德树人,医教融合”为根本,既要厚植文化自信、恪守中医是“人师”非“经师”的理念,将“大医精诚”的古训医德融入精神内核,贯穿教学始终;也要以“经典为基,临床为魂”锤炼本领,通过钻经典、贴临床、融古今提升教学实效。
在育人方面,需传承“师带徒”精髓,激发学生主体性、因材施教,培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中医通才;教师自身更要“学无止境”,坚持写 “教后记”“临床医案”和学术随笔,涵养身心、融入团队,以“形神合一” 的状态践行中医“治未病”理念,做好中医知识的传承者,中医文化的弘扬者,中医思维的塑造者,中医事业的接力者。
报告后,师生代表围绕师德与传承分享感悟,不同群体心声交织出浓厚的育人氛围。老教师回忆多年跟师经历,感慨从吴承玉教授身上不仅学到医术,更学到 “仁心为要”的处事准则,认为“师德是中医传承的隐形纽带”;中青年教师坦诚反思自身在经典研读与临床教学中的不足,期待能有更多跟师学习机会,补短板、强能力;新进教师提及求学时吴承玉教授的授课场景,直言正是当年的课堂启发,让自己坚定了职业信念和选择,座谈更明晰了“医教融合”的责任担当;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则表示,报告让自己读懂了“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意义,未来将以前辈老师为榜样,扎实打好中医基础,力争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中医通才。
座谈会最后,谷鑫副院长结合学校“学校教学改革年”作总结,强**学是高校立身之本,吴承玉教授的精采报告,为中医教学改革提供了“守正创新”的方向,理应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过程,让中医教育兼具经典厚度与育人温度。
此次 “党群一体” 参会模式,深度契合 2025 年学校二级党组织统战工作典型案例 “仁心岐黄,同心追梦:统战赋能中医多学科融合创新的实践范式” 要求,既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实践,也通过凝聚党员与党外教师力量,打破学科壁垒、汇聚育人合力,为中医多学科融合与师德建设注入协同动力。








